中国民主同盟江苏省委员会(简称民盟江苏省委)成立于1956年8月。
1946年5月,中国民主同盟总部迁到南京,南京随即成为民盟活动的中心地区。至南京解放前夕,民盟先后在南京、徐州、苏州、无锡和常州等地成立了组织,民盟成员近200人。这些地方的民盟组织和盟员在中共地下党的指导和帮助下,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民主运动,以各种方式迎接解放战争的胜利,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南京市于1950年,常州市于1952年,徐州市、无锡市于1953年,苏州市于1954年分别成立民盟市委会。在此基础上,1955年12月11日,中国民主同盟江苏省支部筹委会在南京成立,由民盟总部通知,各市级组织与省筹委会自1956年1月1日起建立关系。1956年8月26日至29日,中国民主同盟江苏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,选举产生民盟江苏省第一届委员会,正式成立中国民主同盟江苏省省级组织。
1957年,“反右”斗争被严重扩大化后,江苏民盟组织停止发展20年。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,江苏民盟组织和盟员更是被迫停止活动,盟员人数逐渐减少。1977年,江苏民盟开始恢复活动。
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在中共“长期共存、互相监督,肝胆相照、荣辱与共”方针指引下,江苏民盟重新迎来了发展的春天,各级民盟组织取得了突破性发展。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,是江苏民盟发展最顺利的时期,也是发挥作用最有成效的时期。在中共江苏省委和民盟中央的领导下,民盟江苏省委始终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伟大旗帜,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、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、科学发展观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不断夯实共同政治思想基础,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,全面加强自身建设,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,为江苏改革开放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。
民盟江苏省委高度重视参政议政工作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作用日益彰显。积极参加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和省委省政府召集的各类座谈会,在国家和省两个层面发挥了重要作用;每年向省政协全体会议、常委会议、主席专题协商会议提交发言和集体提案多篇;连续多年举办“江苏教育发展论坛”、“江苏城镇化建设研讨会”、“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”、“江苏文化发展研讨会”,部分调研成果获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,论坛研讨会形成的建议信多次获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,转化的社情民意信息在全国和省两级决策中被采纳。
民盟江苏省委不断强化社会服务工作实效,江苏民盟“亲民、为民”形象深入人心。在教育帮扶、服务发展、社区服务、社会帮教等领域精准发力、持续推进,不断增强“农村教育烛光行动”“江苏民盟一带一路专家行”“江苏民盟现代农业专家行”“江苏民盟助你启航校园招聘会”“黄丝带帮教行动”、社区服务等特色品牌实效。
截至2019年12月底,全省有市级组织13个,县(区)级组织7个,基层组织457个。全省共有盟员20134人,其中中上层人士18518人,占92.0%;大学以上文化程度16744人,占81.36%;特色界别13271人,占65.9%。现有各级人大代表285人,各级政协委员1314人,其中全国人大代表5人,全国政协委员7人,省人大代表14人,省政协委员50人;厅(局)级政府实职干部5人;两院院士2人,高等院校校(院)级领导15人。民盟江苏省委历任主委有陈敏之、陈中凡、戴树和、金忠青、曹卫星。现任主委胡刚。